4月22日下午3时,国务院新闻办公室举行“新征程上的奋斗者”中外记者见面会,卫生健康系统代表围绕“践行医者仁心 护佑人民健康”与中外记者见面交流。广州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妇科主任中医师郜洁应邀参加交流,介绍自身与岭南罗氏妇科团队传承发展中医药,守护女性健康的工作情况。
大家好,我叫郜洁,来自于广州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我是一名从事中医妇科临床、教学、科研工作的一线医生,我的导师是全国名中医罗颂平女士。作为岭南罗氏妇科的第四代传承人,我和团队一直致力于帮助女性圆她们当妈妈的梦想。这些年,肩负着这些使命,我和团队积极传承中医药文化,精研中医疗法,用现代科技去解析“种子培土”的原理。同时,我们还和西医同道一起,去制订中西医协同的诊疗方案,并且推广到了基层,走进了新疆、青海、宁夏等地区的88家医疗机构。同时,我们也走出了国门,设立了海外工作站,通过系列学术演讲,覆盖22个国家和地区的62万人次,让中医精华在海外开花结果。
郜洁获评“全国卫生健康系统先进工作者”
在福建龙岩,我遇到一位反复妊娠丢失的患者,她因为妊娠丢失而导致一次次的失望,是中医药让她重燃起了生育的希望。正是这些经历,让我更加坚定传承好、发展好中医妇科事业的决心,用中医药的仁心仁术去温暖更多生命,造福更多家庭。

郜洁在福建龙岩出诊
国务院新闻办“新征程上的奋斗者”中外记者见面会现场,郜洁答记者问。长江日报记者:我想提问郜医生,您在中医妇科方面取得了很多成果,特别是在中西医协同和国际传播等方面,请问您为了发展中医妇科有哪些具体举措?取得了哪些宝贵经验?谢谢。
郜洁:非常感谢您的提问。其实,我就是中医妇科工作队伍中的普通一员,在临床实践中,我们一直在努力探索如何发挥中西医协同的优势,惠及更多患者。比如,我们面对反复流产等生育难题,运用现代知识库和数据库,系统梳理患者的临床信息,找到其临床规律,将我们中医药“治未病”和“整体观”的观念融入到现在的诊疗中。
另外,我们还和西医同道,一同去制订中西医协同的诊疗方案,并且更加关注女性生活方式的调节和情志的调节,与西医同道一起提高临床疗效,把治疗方案推广到很多地区,如广西、云南、海南等,让一些女性圆了当妈妈的梦想。
中医药是中国的,更是世界的。2018年,我在哥伦比亚大学访学期间,深度与当地医生和患者沟通,迫切地感受到了当地女性对中医的需求。我们克服了远距离和时差的困难,跟当地的召集人联合召集海外的中医人才,建设了分工作站,并且通过积极的学术交流,扩大影响力。其中有一位患者,她反复4次种植失败,带着非常迫切的希望找到了我们,我们跟她一步步沟通,找到原因,积极鼓励,运用中西医结合疗法,让她成功怀上了宝宝。她的家属握着我们的双手说:“是中医药让她相信了生命的奇迹”。这样的案例还有很多,同时我们也还面临更多的生育难题,因此,我们要更加坚定地传承好、发展好中医妇科事业,让我们的“东方守护”跨越山海,为世界女性健康书写中国方案。谢谢。
极目新闻记者:卫生健康事业发展离不开技术突破和模式创新。请问在你们的专业领域,如何通过现代科技、信息技术和智能技术实现突破,能否举例说明?谢谢。
郜洁:首先,中医药是我们中华民族的瑰宝,我们要想把它“传承好、发展好”,关键在于守正创新。比如在反复流产等生育难题方面,医生更多关注的是怎样去提高临床疗效、提高临床妊娠率。我们首先用现代的知识库和数据库,去构建大样本队列,然后系统地梳理了患者的中医证候信息,并且找出了演变规律,同时用现代的多组学技术赋能,找到了中西医结合最佳的切入点。在这个基础上,我们再用人工智能去收集客观化的中医的望闻问切的信息。同时,我们也把中医妇科的面诊、舌诊进行深度融合,初步建立了辅助决策辨证系统,这个系统有什么好处呢?它可以帮助基层医生实现精准辨证,并且让老中医走出中医院。同时,结合现代信息技术,用远程面诊、会诊和授课,让中医有了“千里眼”“顺风耳”,让我们的“手”触及得更远,及时和基层医生以及患者进行沟通和反馈,让优质的中医医疗资源下沉,让中医智慧为女性健康作出更多贡献。谢谢。
郜洁带领团队研发中医妇科AI辅助辨证决策系统
澎湃新闻记者:请问各位在面对疾病挑战、技术瓶颈或基层工作的艰苦环境时,是什么样的信念支撑您长期坚守?当前该如何培养年轻人把“医者仁心”的精神传递下去?谢谢。
郜洁:谢谢您的提问,这个问题我来回答一下。谈到坚守,其实我想跟大家分享一个让我非常动容的经历,就是在我成为岭南罗氏妇科传承人的那个春天,我接诊了一位非常特殊的患者,她虽然很年轻,但是饱受反复流产的折磨。我们耐心地给她找到原因,对她进行了系统的治疗,终于等到了她的胎心搏动,出院的时候,她的母亲找到我,拿着一张泛黄的照片,很激动地对我说:“三十年前,就是你的老师罗颂平医生帮我安胎成功,让我顺利生下了女儿,而今天你又为我的女儿保驾护航,真是恩情再造。”当时我非常感动。那一刻我深深体会到了,我传承的不仅仅是两代人精湛的技艺,更是我们护佑女性健康的责任和使命,这也同样是一代代中医人执着坚守的原因。
关于下一代人才的培养,罗元恺教授、欧阳惠卿教授、罗颂平教授这三代人都是以德为先,坚持“立德树人、培根铸魂”。我们在临床中,都是以身作则,用临床的实践场景去淬炼学生的仁心,培养他们的好品德。善于将“见彼之苦,若己有之”转化成临床的共情力。同时,还要鼓励他们读经典、跟名师、做临床,积极地进行科研活动,勇于挑战未被解决的临床问题,培养解决复杂问题的好技术。最终成为一名有品德、有技术、能传承的新一代中医人。谢谢。
中国日报网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