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友会
 首页  走进校友会  新闻中心  通知公告  校友风采  下载专区  友情链接 
当前位置: 首页 >> 校友风采 >> 正文
点赞!他们“顺手”救人的样子太帅了!
2025-04-10 10:10 广州中医药大学    (浏览次数:)


万米高空突发险情

疾驰列车传来呼救
他们脱下白大褂
却从未卸下医者使命
近日
广州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的两位医生
在旅途中化身「流动急救站」
用专业与果敢化险为夷
守护人民健康


铁轨仁医


4月5日下午,北海开往广州的G3664次列车上,广播突然响起求助信息:“6车厢有乘客身体不适,急需医务人员!”坐在8车厢的广州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吴伟教授闻讯立即赶往现场。


图片


只见一名女乘客面露痛苦,手捂腹部,冷汗涔涔,伴有恶心呕吐。经询问,患者有消化性溃疡病史和睡眠障碍史,结合症状,吴教授考虑其为急性胃炎、胃痉挛发作。他当即用中医手法按压其合谷、内关穴,仅仅5分钟后,乘客的症状就已明显缓解。随后,他取出自备的泮托拉唑片、穿心莲片、香砂养胃丸等药物交给患者同伴,并婉拒酬谢,只留下微信以便后续指导。


图片


傍晚时分,吴教授再次前往查看,确认乘客已无不适,并为其把脉开方,叮嘱她后续做好胃镜检查。列车长得知后,特意送上盒饭表达谢意。


图片


“我的行李箱常备保健药包,既为自己应急所需,更为随时帮助他人。”吴教授坦言,在从医39载岁月里,这已是他第十多次在公共交通上施救。银针丹药间,承载的不仅是医术,更是救死扶伤的医者担当。


图片


吴伟,二级教授、博士生导师,博士后流动站合作教授,广东省名中医,广东省高校教学名师,广东省高校特支教学名师,广州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大内科主任,第一临床医学院内科学系主任。



云端守护者


近日,在中华航空CI11航班从纽约飞往广州的万米高空上,一名中年男性乘客突然出现躁狂症状,口角渗出血丝,血压升高。危急时刻,同机的广州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杨海淦医生挺身而出,用中西医协同的专业知识与人文关怀顺利施救,帮助患者安度危险期。这场惊心动魄的紧急救援让机舱内所有乘客不仅长舒一口气,更为杨海淦医生的仁心仁术钦佩不已。


当天,正是杨海淦医生在美国纽约圣约翰大学做访问学者满一年回国的日子。当飞机平稳穿越太平洋时,此起彼伏的呼救声突然打破了机舱的宁静。杨医生听见呼喊,迅速解下安全带,三步并作两步来到患者身边。面对意识模糊、不断挣扎的患者,他先取出薄荷脑鼻用吸入剂轻触患者鼻下,清凉芳香的气息迅速刺激患者的神经系统,以达到醒脑的效果。紧接着,运用中医穴位按压的技巧,杨医生按压患者的合谷穴和人中穴,促进其气血流通,恢复神志,打开窍门。“合谷穴能通调气血,人中穴可醒脑开窍,这些中医传承下来的技法智慧在关键时刻能起到大用处。”在杨医生沉稳的按压力度配合安抚的话语之下,患者逐渐平静下来。随后,杨医生为患者进行详细的口腔检查,经观察,发现患者舌头左侧有破损痕迹,但庆幸的是并未发现明显活动性出血。


继而,杨医生使用便携式医疗设备为患者测量血压和心率。当仪器显示收缩压高达145-160/100-110mmHg,心率124次/分,他立刻意识到患者正处于高血压和心率过快的危急状态,于是果断在飞机上的急救箱中找出了β受体阻滞剂给予患者口服,以降低其血压和心率,缓解症状。整个救治过程行云流水,专业而高效。机舱灯光映照着杨医生额头的汗珠,也照亮了周围乘客钦佩的目光。


随着药物生效,患者血压逐步回落,意识逐渐恢复。杨医生始终半蹲在狭窄的过道里,握着患者的手轻声安慰。这份职责之上的温情,让周围乘客纷纷掏出手机记录这暖心瞬间。当乘客们自发提出的升舱邀请以表达谢意时,杨医生却连连摆手:“作为医生,守护生命是刻在骨子里的本能。请把这份心意留给更需要帮助的人吧。”


中医药与现代医学相互融合、协同应用,打出一套急救组合拳,有效提升救治的成效,为患者的生命安全保驾护航。


图片


杨海淦,广州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胃肠外科主治医师,美国纽约圣约翰大学访问学者,广东省基层医药学会胃肠外科专业委员会秘书 ,广东省中西医结合学会胃肠外科专业委员会委员。    




从车厢到机舱
变化的是场景
不变的是烙印在骨子里的医者仁心
当偶遇成为考验
 他们用行动诠释:
白衣战士,永远在线
愿这份跨越山河的温暖
点亮更多生命的微光


图片

转自公众号“广州中医药大学”

来源 | 第一附属医院 党委宣传统战部

执行编辑 | 蔡梓蓥

责任编辑 | 张永帆

审核 | 林芷涵

审定 | 陈   霖


版权所有:广州中医药大学校友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