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友会
 首页  走进校友会  新闻中心  通知公告  校友风采  下载专区  友情链接 
当前位置: 首页 >> 校友风采 >> 正文
校友故事集 | 半夏不留行,天冬自当归
2025-03-18 09:28     (浏览次数:)


一、基本信息

卢碧钰,女,广东阳春人,中共党员,广州中医药大学2012级中药学,2016级药物分析学硕士。


二、工作经历

2020年-至今任职上海医药-广东天普生化医药股份有限公司医学信息岗位。


三、所获荣誉
在学期间:2018年获得研究生国家奖学金,硕士期间连续3年获得学校研究生学业奖学金,本科期间连续4年获得学校本科生综合奖学金。
工作期间:2022年获得天普优秀项目奖,连任两届天普职工代表,天普总党支委员会预备委员,天普第一党支部组织委员,天普“30 Young”代言人。





四、我与广中医的故事


从2012年本科开始,到2019年硕士毕业,我很荣幸能在广中医度过7年快乐又拼搏的读书时光。
本科期间,刚刚开始的我就是一个中药小白,我很感谢各位老师的耐心教导,从最开始的《中医学基础》,到《中药学》《方剂学》,再到进阶的《中药药理学》《中药化学》《中药鉴定学》等等,由浅入深,老师带领我们在中药的世界之中学习。
除了理论知识学习,还有很多实验课,例如在《药用植物学》我学会了从宏观和微观两个角度去观察植物,看到了显微镜下面的钟乳体;在《分析化学》我学会了如何用各种仪器去检测中药有效物质成份,虽然经常都会出现各种乱七八糟的色谱峰,有时计算的含量也会出现离奇的数字;在《中药药剂学》我学会了制作药物的各种剂型,每次实验课都仿佛在工厂生产流水线,虽然最后可能会制作出千奇百怪形状的水蜜丸、歪歪扭扭的栓剂、漏气的安瓿;在《中药药理学》我学会了动物实验的基本操作及如何观察中药的疗效,第一次捉小白鼠时候的手忙脚乱还犹在眼前;在《中药化学》我学会了如何用化学的方法去鉴定中药中某些关键成分,每次上实验课都觉得自己是在魔法世界,加点这个加点那个,最后能生成一个很特别的产物;在《中药鉴定学》我学会从细微特征鉴定中药的生药、饮片及粉末,每次鉴定都是先眼看、手摸,最后嘴尝,生动体现了什么叫“化成灰都能认出来”。
经过系统的学习,我发现中药真的是一门很有趣的学科,但是中药学专业的期末考试是真的很难。每逢考试月的时候,图书馆和自修室每一个角落都有我们班同学的身影。每次我都是从早上图书馆开门,一直学到图书馆闭馆,伴随着闭馆音乐——《夜空中最亮的星》响起,我才伴着夜光回宿舍。犹记得当年《物理化学》考试前,我们班的学霸同学在图书馆里面给我讲解了很久的题目,让我最后顺利通过了这门考试。
本科期间,我也很荣幸能够加入第四次全国中药资源普查项目,而且目的地就是我的家乡——广东阳春。非常感谢这次项目,让我有机会更加了解我的家乡。中药资源普查项目就是去了解各个地方中药资源种类和分布等信息。在这次项目中,每天都是在深山老林中穿越,每天徒步十个小时以上,途中不知道被蚊子、蚂蝗、不知名小虫咬过多少次,还能经常见到巴掌大的蜘蛛,偶尔也能见到各种各样的蛇。但是无论过程如何艰难险阻,我们每天都是一大早出发,晚上再回来整理标本,每天都有用不完的精力。
本科结束,我很荣幸能继续攻读硕士研究生学位。短短三年,有课题组一起出去游玩的欢乐日子,也有做实验但是未知结果而忐忑不安的日子,有写论文毫无思路痛苦不堪的日子。这些日子不仅增进了我的学识,同时还锻炼了我的意志。
我特别感谢我的导师廖琼峰教授。廖老师每次都是以身作则,耐心教导,也经常给我们分享她读博时候的经验。我记得那时候有一个色谱峰怎么样都跑不出来,廖老师并没有责怪我,反而和我一起查阅文献、回顾实验步骤、调整实验参数,手把手教学。
毕业之后进入工作岗位,是一个既兴奋又充满挑战的时刻。我负责的是医学信息,主要工作是前沿信息传递和医学咨询回复。硕士时候培养的文献检索能力,对于我传递前沿信息提供了极大的帮助。如何快速找文献、怎样快速进行文献调研、如何掌握文献整理能力等一系列文献处理能力,为我在开展医学信息情报分析工作方面提供了极大的支持,也让我在开展工作的时候得心应手。
硕士期间也同样培养了我的抗压能力。每次遇到工作难题时,我心中都会默念“液质女工不能输”。回想当年连液质联用仪那么复杂的仪器,我们都能修,那还有什么难题不能跨越。还有当面对实验失败及不确定性时,如何克服内心挫败感,找到正确的方向,坚定对自己的信心,这在工作中也很有帮助。例如在搭建天普文献数据库时,是我第一次接手这个又大又复杂的项目,而且是完全陌生不熟悉的领域,一开始完全不知道从何下手。但是咬紧牙关,对复杂问题抽丝剥茧,一步一步地把数据库搭建起来,也很荣幸这个项目获得了优秀项目奖。
除此以外,在广中医多姿多彩的生活,让我养成了乐观开朗的性格;本硕期间一直当班长的经验,培养了我良好的沟通能力和共情力;七年的不断学习,让我养成了良好的学习习惯,现在我也立志成为一名终身学习者。


五、学子寄情

“半夏不留行,天冬自当归”,这是专属于广中医学子的温情。在母校的七年里,校园中的一草一木,一花一鸟伴我摆脱稚气,走向沉稳,收获知识。愿母校能够桃李满园,春晖四方,更展宏图,再谱华章!

图片


转自公众号“广州中医药大学中药学院”
执行编辑 | 罗   佳
责任编辑 | 彭梓轩
审核 | 林芷涵
审定 | 陈   霖



版权所有:广州中医药大学校友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