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今歌此玉龙诀,玉龙一百二十穴”
临床实用的针灸歌诀
《扁鹊神应针灸玉龙经》的诵读
针灸为人类健康作出了重要贡献
无论是针刺还是艾灸
都绕不开人体的穴位
那么中国古人是如何发现穴位的存在
并发掘出这些穴位治疾妙用的呢?
今晚八点
我校国家“973计划”首席科学家
岐黄学者、广州中医药研究院常务副院长
针灸研究中心主任许能贵教授
及印度尼西亚留学生郑财福
将共同亮相央视
在《中国中医药大会》第八期节目
《针灸天下》中
为我们揭晓
中医针灸的妙效
作为中医药的重要组成部分
针灸已有上千年的历史
迄今为止
针灸已经传播到196个国家和地区
2010年,“中医针灸”被列入
《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
成为中华文化走向世界的一张响亮的“名片”
广州中医药大学
在针灸的研究创新和人才培养上
也做出许多贡献
让我们一起走进
央视上的“广中医人”
许能贵,医学博士,二级教授,博士研究生导师。许能贵教授深耕中医针灸学医、教、研工作30余年,现任国家重点学科中医学学科带头人,世界针灸学会联合会科学技术工作委员会主任委员,国家“973计划”首席科学家,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负责人,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
获岐黄学者,全国优秀科技工作者,国家百千万人才,百名南粤杰出人才等荣誉称号。主持国家重点研发计划,国家“973”计划,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等,在BMJ,Nature Communications等发表论文 400余篇,论文被国内外学者累计引用6334次。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1项, 国家教育部科学技术奖励一等奖2项,针灸国际ISO标准1项,授权专利14项。
郑财福
郑财福(右一)
Albert Frederich 郑财福,广州中医药大学印度尼西亚留学生。 2016年,郑财福第一次来到中国,第一站是广西南宁,为了学习中文,他在当地的华侨中学就读一年,达到了本科入学汉语水平要求。抱着对中医的热爱与憧憬,郑财福选择就读离家3400公里的广州中医药大学,由此开始了长达7年的中医之路。
郑财福(中)
“我从小便想学医,不过了解到中医,并下定决心学习中医,是因为奶奶。”即使奶奶与郑财福素未谋面,对奶奶的了解也仅限家人口口相传的故事,但并不妨碍奶奶成为他学医的“领路人”。“奶奶在印尼当地是一位主攻针灸的医师,虽然没有自己的诊所,但有人生病都会来请她。奶奶行医并不赚钱,治疗结束大家会回些答礼,如果碰到家庭困难的病人,也不会特地去收。久而久之,有点像我们当地的家庭医生。”
善良的奶奶在郑财福的眼里是英雄般的存在,同时也为他开启了探索中医的大门。“中医通过针灸、按摩、气功以及中药等传统疗法治疗疾病的魅力深深吸引了我,在西药对人体有潜在的副作用和耐药性的情况下,我希望通过学习中医,实现治病救人的简单理想。”
让我们共同期待
今晚的精彩节目!
转自公众号“广州中医药大学”
来源 | 党委宣传统战部
CCTV4《中国中医药大会》
国际学院 图书馆
执行编辑 | 许安琦
责任编辑 | 郭培杰
审核 | 杨 依
审定 | 陈 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