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友会
 首页  走进校友会  新闻中心  通知公告  校友风采  下载专区  友情链接 
当前位置: 首页 >> 新闻中心 >> 正文
当百年非遗遇上00后:看广中医少年如何让簕古龙腾飞
2025-03-18 10:27 广州中医药大学    (浏览次数:)

2025年春节,在赤坎文章湾村的妈祖庙“天后宫”,一群广中医少年在三下乡的广阔天地中,用创意点燃了非遗新火种。

图片

海滨少年与簕古龙传承人陈文师傅合影


这群少年,是来自广州中医药大学的海滨少年先锋队,团队成员大多来自中药学院,分别是:梁保仪、吕晓彤、赵国婧、陈星诺、朱泂翰以及黄钦哲(按上图顺序从左往右)。海滨少年先锋队以"00后非遗创变者"之姿,在湛江掀起一场传统与现代碰撞的文化飓风——一天展期,20000+游客驻足,1500+簕古龙文创产品售罄,他们用行动证明:非遗传承从不只是博物馆里的标本,而是可以跃动在年轻人掌心的鲜活存在。



图片


簕古龙年例巡游图


一、广中医少年承古韵,簕古龙非遗展新风

半年前,海滨少年先锋队叩开雷州古村的斑驳木门,开启了一场守护文化根脉的青春远征。当真实看到簕古龙的威严庄重,仿佛目睹到八百年海风刻录的记忆——这项承载着渔民祈愿的省级非遗,却在数字化浪潮中如同搁浅的航船:因为大众知名度低、经济拉动力弱,新鲜血液缺乏,传播半径长期困守于村内祭祀场景,即将面临断代危机。


图片


数据显示,年例活动游客量长期徘徊在千人规模,文旅转化率不足3%。与同属省级非遗的佛山醒狮年均百万游客量形成鲜明对比。即便在入选非遗名录15年后,仍有超八成受访游客从未听闻簕古龙,这种"养在深闺人未识"的困境,既源于传统口传心授模式的局限性,更折射出新媒体时代非遗IP打造与传播渠道建设的严重滞后。

海滨少年们决心改变这一现状。他们多次往返于广州和湛江之间,再三向当地村书记和传承人展示自己的宣传非遗的决心以及未来发展的方向。终于,在海滨少年的努力以及当地村书记的穿针引线下,省级非遗传承人陈文师傅首次开放祖传簕古龙纹样的授权,将文创产品的创作权交托于这群少年。


图片

图片

图片

首次参观簕古龙基地


取得传承人陈文师傅的授权后,那些以簕古叶为龙鳞、菠萝皮作龙额的古老图腾,终于能与现代设计碰撞出火花!少年们化身“文化翻译官”,与设计师反复打磨,最终创造出龙绕妈祖庙的冰箱贴、簕古龙明信片、可种植的种子纸邀请函……这6款文创既是非遗符号的浓缩,更是生活美学的宣言。

图片

从图纸到量产,海滨少年与工厂敲定每一处细节:金属冰箱贴的激光雕刻精度、光栅卡的动态光影效果等,都让传统工艺在工业化流程中不失温度。此外,海滨少年发挥自己的创造力和能动性,与专业设计师合作,及时征求并尊重传承人的意见,力求完美,同时与商家沟通价格事宜,努力将成本降到最低。

值得骄傲的是,明星产品——簕古龙舞动光栅卡,它由海滨队员亲自设计,真实灵动,倍受青睐,被传承人陈文师傅应用于簕古龙文创宣传店的店铺招牌上。





图片



图片

光栅卡动态图

图片

设计图被应用于店铺招牌


二、市集售卖燃灯传薪,非遗星火映照万家

在年例开始前一周,海滨小队便已动身前往湛江,与当地村书记和簕古龙传承人沟通具体相关事宜,完成最后的准备工作。

图片

海滨少年到达后,在有限的时间内检查货物质量是否合乎预期、改进文创的包装、确定最佳售卖位置等。

图片

与此同时,线上预热也在悄然展开。陈文师傅在前期就已将簕古龙的小红书账号授权给海滨小队管理。在年例来临之际,少年们充分利用网络资源,对文创售卖活动进行预热宣传,收获了众多网友的喜欢和点赞,更有网友直呼:求开启线上售卖通道!

图片

正月十九,晨光微露。当文章湾村还沉浸在一片静谧中,海滨少年先锋队已全员抵达摊位,少年们各司其职,有条不紊地进行最后的准备工作。

图片

图片图片图片

路过的村民连连惊叹:“这些后生仔,把老龙魂装进新物件了!”

随着年例的展开,围在文创小摊前的游客越来越多。他们都感慨光栅卡那龙舞的栩栩如生、冰箱贴中簕古龙盘旋在妈祖庙的气势磅礴、种子纸的新奇......

图片

图片

“孩子们把非遗做活了!”街道办主任拿起簕古叶冰箱贴连连拍照;当地村书记更举着光栅卡示范:“晃一晃,卡片里就能看龙舞动画!”

图片

终于,在海滨少年的共同努力下,从正月十九早上七点到下午五点1500+簕古龙文创产品售罄!传承人陈文师傅也赞叹不已,感慨此次簕古龙文创取得如此成功的效果,出乎意料。

图片


三、少年执藤续潮逐浪,图腾跃海共启新章

当百年非遗遇见青春力量,海滨少年先锋队以一场跨越时空的对话,为簕古龙文化注入了新时代的魂魄。这支由广中医青年组成的先锋队,用三个月的星夜兼程完成了一场惊艳的文化破壁行动——从与省级非遗传承人陈文师傅深度接洽,到将菠萝皮龙鳞、簕古叶龙身化作可触碰的文创符号,这群00后用专业素养与赤诚之心,让沉睡的藤编技艺在2万游客的惊叹中腾空而起。

图片

他们以校地协同为支点,撬动政艺商三界资源:精准沟通争取到祖传纹样授权,与设计师打磨出光栅卡动态龙舞的视觉奇迹,更在年例市集缔造1500+文创产品当日售罄的盛况。当街道办主任手持簕古龙冰箱贴连声赞叹,当传承人将队员设计稿用作店铺招牌,这支队伍已证明——非遗传承不仅需要守护的虔诚,更需要解码文化基因的创新能力。

图片

从雷州半岛的古老祠堂到Z世代的手掌屏幕,海滨少年搭建起传统与现代的彩虹桥。他们让三百岁的簕古龙可以跃然于手心(光栅卡动态设计),令妈祖庙的飞檐化作可收藏的金属图腾(冰箱贴),更用种子纸邀请函埋下文化传承的生命力。这些闪耀着智慧火花的创意,既是广中医人本草守护精神的延伸,更是当代中国青年文化自信的生动注脚


图片




图片

图片

转自公众号"广中医学工"
执行编辑 | 何   硕
责任编辑 | 姚逸晴
审核 | 林芷涵
审定 | 陈   霖



版权所有:广州中医药大学校友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