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9月22日下午,广州中医药大学与新加坡中医学院合办项目毕业典礼暨学位授予仪式在新加坡全国职工总会总部(NTUC中心)隆重举行。
学校党委书记陈文锋为双方联合培养的54名学生授予学位。新加坡中医管理委员会主席张俰宾博士,中国驻新加坡大使馆教育处韩俊公参,新加坡中医师公会会长赵英杰博士,新加坡中医学院董事主席吴佳盛博士,新加坡中医学院院长戴铭教授,以及新加坡中医管理委员会委员、新加坡中医师公会理事、新加坡中华医院名誉院长与董事、新加坡中医学院董事、学生亲友团等500余人出席典礼。新加坡中医管理委员会主席张俰宾博士为优秀学生颁发毕业成绩优越奖。
陈文锋书记致辞
“中医药赓续数千年正青春,广中医百年恰风华正茂。”——今年是广州中医药大学建校100周年。正值学校发展的两个百年交汇处,陈文锋书记勉励毕业的同学们,在未来的道路上,坚守杏林初心、把握时代机遇,做有信念、肯担当、勤学习、开放包容的中医人。他对同学们提出四点期望:一是做有信念的中医人,将个人成长融入中医药事业发展中,为推动构建人类卫生健康共同体作出应有贡献;二是做肯担当的中医人,自觉肩负起传承精华,守正创新的使命,在具体工作中展现中医药人的担当作为;三是做勤学习的中医人,保持终身学习的习惯,运用现代科学技术赋能中医药,让中医药在新时代焕发新的活力;四是做开放包容的中医人,秉持海纳百川的胸怀,坚持“中西医并重”,更好地成长自己、成全他人、成就事业。
中国驻新加坡大使馆教育处公参韩骏表示,新加坡中医学院与广州中医药大学有多年的紧密合作,各位毕业生是两校成功合作的受益者,也是中新教育交流合作不断深化的见证人。中国驻新加坡大使馆对于两校未来继续深入合作持积极支持态度,希望未来两校在人才培养、科研协作、校际交流方面不断取得丰硕成果。
新加坡中医管理委员会主席张俰宾表示非常高兴受邀参加新加坡中医学院与广州中医药大学合办项目学生的毕业典礼,他高度赞扬了毕业生们勤奋好学、刻苦钻研的精神,以及他们为发扬中医药事业所做出的不懈努力。张俰宾主席回顾了中医药在新加坡150余年的发展历史,强调了中医药在医疗卫生体系中的重要地位,以及中医从业人士在医疗、教育、科研等领域所做出的显著贡献。

经中国教育部批准,自2006年开始,我校与新加坡中医学院开始联合培养中医药高级人才。在过去的18年间,两校一直保持着密切友好的交流与互动,共同培养的学生已超1000人,培养层次涵盖本科、硕士到博士。截至目前,两校的联办课程是中新两国间教育规模最大、影响力最广的中医药教育项目。
2024年9月23日,我校第11个境外校友会——广州中医药大学新加坡校友会的成立大会在新加坡成功举办。新加坡校友会会长吴佳盛、副会长朱奕达以及当地校友代表欢聚一堂,与新加坡各界热爱、支持中医药事业的人士一起共同见证这一历史时刻。广州中医药大学党委书记陈文锋出席了大会并致辞。

会上,陈文锋书记为新加坡校友会及理事会成员总送了纪念品。
广州中医药大学新加坡校友会目前会员约100余人,会长吴佳盛,副会长朱奕达、陈坤耀。会长吴佳盛,2019级博士研究生,现为新加坡卫生部中医研究院院长、新加坡中医管理委员会委员、新加坡中医学院董事主席等。
9月24日-25日,学校党委书记陈文锋应邀率团出访泰国。代表团一行先后参访了泰国华侨崇圣大学、泰国华侨中医院和泰国中医师总会等泰国高校、医疗机构以及中医药团体,并在曼谷出席广州中医药大学泰国校友会成立大会。
9月24日,陈文锋一行参访泰国华侨崇圣大学。他对泰国华侨崇圣大学“全面为社会公益事业服务”的办学理念以及“学成服务社会”校训表示认同,认为这展现了高度的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感,此次来访希望与华侨崇圣大学在中医专业合作办学、科学研究等方面开展交流合作。陈文锋与华侨崇圣大学校长乌莱攀就深化两校合作进行了交流。

9月25日,应泰国校友会的邀请,陈文锋一行出席了泰国校友会成立大会。与泰国校友会名誉会长林丹乾、会长林培川、泰国校友代表以及泰国当地热爱、支持中医药事业的人士一起见证了学校第12个境外校友会——泰国校友会的正式成立。陈文锋在大会上致辞,对一直以来关心和支持学校发展的泰国校友们表示感谢,并详细介绍了母校百年校史和近年来的发展情况。

9月25日,陈文锋一行参访泰国华侨中医院。陈文锋参观了门诊和药房,了解了医院的运行情况和管理理念,并与华侨中医院院长蚁凡就开展多层次合作进行了交流。


我校与泰国中医药界的合作源远流长,双方在中医领域的互动频繁、情谊深厚。我校自20世纪70年代起便开始招收外国留学生,其中不乏来自泰国的优秀学子。他们在我校接受了系统的中医药教育,成为了泰国医药界的中坚力量。在过去10多年,我校与泰国的高校、医疗机构、中医药团体签订合作协议,涵盖学生交换、教师互访、科研合作临床实践等多个方面,包括与泰国孔敬大学签署深度合作备忘录、与泰国玛希隆大学诗里拉吉医学院开展短期交换学习项目等,每一项合作都见证了中泰两国在中医药教育领域的紧密合作与共同进步。这些合作不仅拓宽了学生的国际视野,也为传统医药的传播与发展做出了积极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