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友会
 首页  走进校友会  新闻中心  通知公告  校友风采  下载专区  友情链接 
当前位置: 首页 >> 新闻中心 >> 正文
@广中医人,新一轮本科教育教学审核评估关键词,请牢记!
2024-09-30 10:25 杏林团学汇    (浏览次数:)

449A6?e=.png

实现“以评促建,以评促教

以评促管、以评促强“的目标

不断提升办学水平、提高本科人才培养质量


本期推文为您介绍

新一轮审核评估的关键词

一起来学习吧!

👇👇👇





立德树人



党的十八大报告中首次提出“把立德树人成效作为检验学校一切工作根本标准”,党的二十大报告再次指出,“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为谁培养人”是教育的根本问题。


“立德树人”即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发展道路,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以凝聚人心、完善人格、开发人力、培育人才、造福人民为工作目标,培养一代又一代拥护中国共产党领导和我国社会主义制度、立志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奋斗终身的、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20B69





三全育人



全员育人、全程育人、全方位育人。





五育并举



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





以本为本



以本科教育为高校教育的基石,以本科人才培养为高校育人的根本,坚定不移地确立本科教育的中心地位。





破“五唯”



破除唯分数、唯升学、唯文凭、唯论文、唯帽子的顽瘴痼疾。


33048?e=.jpeg





五个度



人才培养目标的达成度、社会需求的适应度、师资和条件的保障度、质量保障运行的有效度、学生和用人单位的满意度。





四个回归



回归常识、回归本分、回归初心、回归梦想。


一是回归常识。要围绕学生刻苦读书来办教育,引导学生求真学问、练真本领。对大学生要合理“增负”,真正把内涵建设、质量提升体现在每一个学生的学习成果上。


二是回归本分。要引导教师热爱教学、倾心教学、研究教学,潜心教书育人。坚持以师德师风作为教师素质评价的第一标准,在教师专业技术职务晋升中实行本科教学工作考评一票否决制。


三是回归初心。要坚持正确政治方向,促进专业知识教育与思想政治教育相结合,用知识体系教、价值体系育、创新体系做,倾心培养建设者和接班人。

四是回归梦想。要推动办学理念创新、组织创新、管理创新和制度创新,倾力实现教育报国、教育强国梦。


1B8B6





四为服务



为人民服务,为中国共产党治国理政服务,为巩固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服务,为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





三个不合格



不抓本科教育的高校不是合格的高校,不重视本科教育的书记校长不是合格的书记校长,不参与本科教学的教授不是合格的教授。





八个首先



高校党委会、常委会和校长办公会要定期研究本科教育教学工作,结合学校工作实际,出台有效措施,做到“八个首先”:①领导注意力首先在本科聚焦;②教师精力首先在本科集中;③学校资源首先在本科配置;④教学条件首先在本科使用;⑤教学方法和激励机制首先在本科创新;⑥核心竞争力和教学质量首先在本科显现;⑦发展战略和办学理念首先在本科实践;⑧核心价值体系首先在本科确立。


10B15





学生中心、产出导向、持续改进



学生中心理念。强调以学生为中心,围绕培养目标和全体学生毕业要求的达成进行资源配置和教学安排,并将学生和用人单位满意度作为专业评价的重要参考依据。


产出导向理念(成果导向,OBE)。强调专业教学设计和教学实施以学生接受教育后所取得的学习成果为导向,并对照毕业生核心能力和要求,评价专业教育的有效性。


持续改进理念。强调专业必须建立有效的质量监控和持续改进机制,能持续跟踪改进效果并用于推动专业人才培养质量不断提升。





“四有”好老师



有理想信念、有道德情操、有扎实学识、有仁爱之心。





四个引路人



广大教师要做学生锤炼品格的引路人,做学生学习知识的引路人,做学生创新思维的引路人,做学生奉献祖国的引路人。


272F9





四个相统一



新时代加强师德师风建设“四个相统一”,即坚持教书和育人相统一,坚持言传和身教相统一,坚持潜心问道和关注社会相统一,坚持学术自由和学术规范相统一。





四新建设



“新工科、新农科、新医科、新文科”。





教学新基建



即“四金一化”,建好金专、金课、金师、金教材,建设质量文化。





双万计划



2019年,教育部启动一流本科专业建设“双万计划”和一流本科课程“双万计划”。即:2019-2021年,建设1万个左右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点和1万个左右省级一流本科专业点;建成1万门左右国家级和1万门左右省级一流本科课程。


31C3B





两性一度



课程两性一度要求是指高阶性、创新性、挑战度。





五大金课



线下“金课”、线上“金课”、线上线下混合式“金课”、虚拟仿真“金课”和社会实践“金课”。





课程思政



以构建全员、全程、全课程育人格局的形式将各类课程与思想政治理论课同向同行,形成协同效应,把“立德树人”作为教育根本任务的一种综合教育理念。





全面推进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三进”



推进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进教材,进课堂,进头脑。


321AF





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七大体系建设”



理论武装体系、学科教学体系、日常教育体系、管理服务体系、安全稳定体系、队伍建设体系、评估督导体系。





十大育人体系(完整版)



2017年,中共教育部党组印发《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质量提升工程实施纲要》,明确提出充分发挥课程、科研、实践、文化、网络、心理、管理、服务、资助、组织等方面工作的育人功能,挖掘育人要素,完善育人机制,优化评价激励,强化实施保障,切实构建“十大”育人体系。


1、课程育人质量提升体系。大力推动以“课程思政”为目标的课堂教学改革,优化课程设置,修订专业教材,完善教学设计,加强教学管理,梳理各门专业课程所蕴含的思想政治教育元素和所承载的思想政治教育功能,融入课堂教学各环节,实现思想政治教育与知识体系教育的有机统一。


2、科研育人质量提升体系。发挥科研育人功能,优化科研环节和程序,完善科研评价标准,改进学术评价方法,促进成果转化应用,引导师生树立正确的政治方向、价值取向、学术导向,培养师生至诚报国的理想追求、敢为人先的科学精神、开拓创新的进取意识和严谨求实的科研作风。增强工作活力、促进工作创新、扩大工作覆盖、提高辐射能力,发挥高校党委领导核心作用、院(系)党组织政治核心作用和基层党支部战斗堡垒作用,发挥工会、共青团、学生会、学生社团等组织的联系服务、团结凝聚师生的桥梁纽带作用,把思想政治教育贯穿各项工作和活动,促进师生全面发展。


3、实践育人质量提升体系。坚持理论教育与实践养成相结合,整合各类实践资源,强化项目管理,丰富实践内容,创新实践形式,拓展实践平台,完善支持机制,教育引导师生在亲身参与中增强实践能力、树立家国情怀。


4、文化育人质量提升体系。注重以文化人以文育人,深入开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革命文化、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教育,推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繁荣兴盛,牢牢掌握高校意识形态工作领导权,践行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优化校风学风,繁荣校园文化,培育大学精神,建设优美环境,滋养师生心灵、涵育师生品行、引领社会风尚。


5、网络育人质量提升体系。大力推进网络教育,加强校园网络文化建设与管理,拓展网络平台,丰富网络内容,建强网络队伍,净化网络空间,优化成果评价,推动思想政治工作传统优势同信息技术高度融合,引导师生强化网络意识,树立网络思维,提升网络文明素养,创作网络文化产品,传播主旋律、弘扬正能量,守护好网络精神家园。


6、心理育人质量提升体系。坚持育心与育德相结合,加强人文关怀和心理疏导,深入构建教育教学、实践活动、咨询服务、预防干预、平台保障“五位一体”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格局,着力培育师生理性平和、积极向上的健康心态,促进师生心理健康素质与思想道德素质、科学文化素质协调发展。


7、管理育人质量提升体系。把规范管理的严格要求和春风化雨、润物无声的教育方式结合起来,加强教育立法,遵守大学章程,完善校规校纪,健全自律公约,加强法治教育,全面推进依法治教,促进教育治理能力和治理体系现代化,强化科学管理对道德涵育的保障功能,大力营造治理有方、管理到位、风清气正的育人环境。


8、服务育人质量提升体系。把解决实际问题与解决思想问题结合起来,围绕师生、关照师生、服务师生,把握师生成长发展需要,提供靶向服务,增强供给能力,积极帮助解决师生工作学习中的合理诉求,在关心人、帮助人、服务人中教育人、引导人。


9、资助育人质量提升体系。把“扶困”与“扶智”,“扶困”与“扶志”结合起来,建立国家资助、学校奖助、社会捐助、学生自助“四位一体”的发展型资助体系,构建物质帮助、道德浸润、能力拓展、精神激励有效融合的资助育人长效机制,实现无偿资助与有偿资助、显性资助与隐性资助的有机融合,形成“解困—育人—成才—回馈”的良性循环,着力培养受助学生自立自强、诚实守信、知恩感恩、勇于担当的良好品质。


10、组织育人质量提升体系。把组织建设与教育引领结合起来,强化高校各类组织的育人职责,增强工作活力、促进工作创新、扩大工作覆盖、提高辐射能力,发挥高校党委领导核心作用、院(系)党组织政治核心作用和基层党支部战斗堡垒作用,发挥工会、共青团、学生会、学生社团等组织的联系服务、团结凝聚师生的桥梁纽带作用,把思想政治教育贯穿各项工作和活动,促进师生全面发展。





十大育人体系(简洁版)



课程育人质量提升体系;科研育人质量提升体系;

实践育人质量提升体系;文化育人质量提升体系;

网络育人质量提升体系;心理育人质量提升体系;

管理育人质量提升体系;服务育人质量提升体系;

资助育人质量提升体系;组织育人质量提升体系。


3ACB5





思政课老师要做到”六个要“



政治要强、情怀要深、思维要新、视野要广、自律要严、人格要正。





新时代高校教师职业行为十项准则



坚定政治方向、自觉爱国守法、传播优秀文化、潜心教书育人、关心爱护学生、坚持言行雅正、遵守学术规范、秉持公平诚信、坚守廉洁自律、积极奉献社会。





高校教师师德禁行行为的“红七条”



1、损害国家利益,损害学生和学校合法权益的行为;

2、在教育教学活动中有违背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的言行;

3、在科研工作中弄虚作假、抄袭剽窃、篡改侵吞他人学术成果、违规使用科研经费以及滥用学术资源和学术影响;

4、影响正常教育教学工作的兼职兼薪行为;

5、在招生、考试、学生推优、保研等工作中徇私舞弊;

6、索要或收受学生及家长的礼品、礼金、有价证券、支付凭证等财物;

7、对学生实施性骚扰或与学生发生不正当关系;其他违反高校教师职业道德的行为。


教学大事,事关你我

后续系列推文正在路上

持续关注,一起学习

正确把握评估工作

共同为学校新一轮审核评估做好准备!

转自公众号“杏林团学汇”
来源 | 教务部 审核评估评建办公室
执行编辑 | 许安琦
责任编辑 | 祁朔妤
审核 | 林芷涵
审定 | 陈   霖




版权所有:广州中医药大学校友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