刚进入大学学习,开始时很是迷茫,医古文、阴阳五行、生化、解剖......同时学习中西医两套理论体系,两者互不相关,相隔遥远,理解困难,背诵也困难,有些不知所措。是否很多中医学子入学后的一段时间也如我当年一样?但为了不补考,为了能顺利拿到学位与毕业证,在每门课的考前都是加班复习,“只为那及格分”。这种情况到大四时发生了改变。那一年的某一天,突然想起在高中时拿到安徽中医学院录取通知书的许下的诺言:一定要读研究生!
于是,开始认真学习,准备研究生的入学统考。
1992年秋天开始,莫名地出现低血压,常常头晕,很是困扰。很难受时也想放弃的念头,最后还是挺了过来,5门课均以较为优异的成绩通过了硕士研究生的考试。
回顾读本科的1988年-1993年,大背景是中国正在进行的轰轰烈烈的改革开放,我们伟大的祖国正迎来波澜壮阔的快速发展期,社会各个方面欣欣向荣,我们20岁的青年对自己与国家的未来充满着期待。
人生要走什么样的路,是大学五年一直在思考的,做一辈子中医生,还是其他?在大三时非典型的行医经历,临证中获得的疗效坚定了我作为初学中医人的信念,下定决心做一辈子的中医生。
能够坚持某件事,最重要的还是要有“相信”与“热爱”。首先要相信中医药的疗效,其次是要热爱中医药事业;只有医生相信中医药的疗效,理解中医药的思辨方法,树立中医药学的思维,病人才能获得疗效。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疗效会坚定医生的信念,会让医生更加热爱中医药,也就自然会终生服务于中医药事业。

2020年3月雷神山医院查房
作为急症教研室的主任,我要求所有老师把培养热爱急诊的医生,训练学生“急诊思维”作为两大目标。希望所教的学生首先是爱中医的,是愿意为病人认真服务的医生。同时,也要求学生能够掌握现代急救技术和中医辨证思维,能够运用中西医手段方法诊治疾病。
16年前,我在急诊留观区担任二值医生,深静脉置管在当时还不是每位医生都能熟练掌握的。有位实习医生小杨很是勤奋,愿意学习,我鼓励他把独立深静脉置管作为学习目标之一。经过“手把手”“放手不放眼”等不同阶段的训练,最终练成了每个需要置管都由他来完成,成为老师的好帮手。带教这个学生的经历,让我认识到每个学生都可以教好,只要老师肯教,学生肯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