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友会
 首页  走进校友会  新闻中心  通知公告  校友风采  下载专区  友情链接 
当前位置: 首页 >> 新闻中心 >> 正文
走进青蒿抗疟故事——继续找寻“523”科研人的记忆
2024-05-28 09:20   怡美中医文化   (浏览次数:)




图片

走进青蒿抗疟故事

——继续找寻“523”科研人的记忆


图片
图片



六十余年前,一种由疟原虫感染引起的传染病肆虐全球,而青蒿素抗疟挽救了世界上无数人的生命。

何以创造这样的奇迹?因为有一群人,曾奋不顾身地战斗,57年前的今天,1967年5月23日,历时13年,发现新型抗疟成分——青蒿素在全球范围内挽救了数百万人的生命的“523”项目悄然启动。在这象征性的日子里,值百年校庆之际,潘华峰教授带领科技创新中心团队代表、青蒿中心主任与科研管理创新团队研究生代表一起看望著名疟疾防治专家、广州中医药大学首席教授、“青蒿之父”李国桥教授,共同纪念和弘扬523青蒿精神,回顾“523”动人的中国故事。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青蒿抗疟源于岭南,青蒿素是中医奉献全球人类健康礼物。学校早在上世纪70年代,就在全国率先开展青蒿素抗疟研究,李国桥教授在临床上,首次证实青蒿素治疗恶性疟的疗效,优于曾经最常用的抗疟药物-氯喹,使国家抗疟研究重点转移至青蒿素抗疟研究上,1996年,被WHO确定为青蒿素类药治疗恶性疟疾的标准疗程,向全球推广。多年时光,孜孜不倦,其中艰难不为外人道。


以身试险 精诚济世

图片


救死扶伤 使命传承

从1967年广州中医药大学首席教授李国桥参加国家“523任务”至今,已逾半个世纪。广州中医药大学充分发挥学科及区域特色优势,矢志不渝地坚持青蒿素抗疟研究与全球推广,积极探索和完善中医药防治重大传染病方案,围绕青蒿素清除疟疾策略研究,经过几代人的努力,自主研发的青蒿素复方被世界卫生组织《疟疾治疗指南》收录,并形成了青蒿素复方群防群治,灭疟求本的独具特色的中国疟疾防治方案。学校以李国桥教授、宋健平教授为首的青蒿抗疟团队是我国唯一坚持在亚非地区开展青蒿素抗疟研究的团队机构,深受受援国家人民所欢迎,已成为中国支援非洲地区国家抗疟的国家队。广中医三代“青蒿人”前赴后继、接续奋斗,今年,我校青蒿抗疟援外医疗队集体荣获第28届中国青年五四奖章。

图片
图片

每一代青年均肩负着其独特的使命。李国桥教授等老一辈科学家,他们为青蒿素抗疟研究所展现出的无私奉献的科学精神,以及将人民健康置于心头的崇高品格,无疑为后人树立了光辉的榜样。宋健平教授等中青年青蒿人,他们在推动青蒿素走向国际舞台、构建人类卫生健康共同体方面所展现出的开拓精神与奉献精神,更是中医药传承创新、实现国际化与现代化进程中不可或缺的精神力量。

图片

这些科学精神始终激励着当代青年“青蒿人”,他们勇担一线科研与抗疟的重任,以坚定的信念和昂扬的斗志,前赴后继、勇攀科研高峰,为消除疟疾、维护人类健康福祉作出不懈努力。

图片


青春无悔 勇往直前

科研管理创新团队多年来遵循前人教诲,开拓创新,“秉承敬业勤恳、坚韧无畏”的精神,奋斗诠释青春底色,磨砺出彩,奋斗升华人生。

图片
图片
图片

用中医青年的奉献担当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一带一路”建设,成功让“中国方案”为多个国家的人民健康保驾护航。

辞暮尔尔,烟火年年。望您朝朝平安,年年如意。今天,是523项目57周年,今年,是广州中医药大学100周年,是“一带一路”倡议提出的11周年,我校承载着中医药国际化推广、标准化的重要使命。并将继续发扬523精神,继续推进青蒿素控制疟疾项目实施,加强青蒿素防治疟疾策略研究,为践行“人类卫生健康共同体”,“打造健康丝绸之路”,推广中医药国际化作出更大的贡献!

让我们一起回看过去,看我国在抗疟过程中的动人心魄;放眼现在,看中国科技日新月异;展望未来,望广中医新科研人朝气蓬勃,望无疟世界指日可待。


作者:何佩瑶

指导老师:潘华峰教授







转自公众号“怡美中医文化”

执行编辑 | 徐伟洛
责任编辑 | 徐梦珊
审核 | 杨   依
审定 | 陈   霖



版权所有:广州中医药大学校友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