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友会
 首页  走进校友会  新闻中心  通知公告  校友风采  下载专区  友情链接 
当前位置: 首页 >> 新闻中心 >> 正文
我校学子获得第十五届“挑战杯”优胜杯
2019-11-15 18:11     (浏览次数:)

5月24日至26日,第十五届“挑战杯”广东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决赛在佛山科学技术学院举行,副省长张光军出席本次活动并讲话。我校党委副书记邓国安带队参加比赛,本届比赛,我校获得2项特等奖、5项一等奖、5项二等奖、5项三等奖,最终以优异总分获得“优胜杯”。

副省长张光军参观我校展列项目

其中获得特等奖的《基于表面肌肉电信号的多运动模式肩关节康复机器人》受到媒体广泛关注,该团队所研发的机器人主要是针对脑卒中患者设计的,也适用于类似的中枢神经疾病导致的上肢瘫痪患者,后续的研究将进行第二代产品的测试。

第十五届“挑战杯”广东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是由共青团广东省委、广东省教育厅、广东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广东省科学技术厅、广东省科学技术协会、广东省学生联合会主办,佛山科学技术学院承办,以“挑战三十载,追梦新时代”为主题,全省137所高校申报的2627件作品经评审,共有116所高校的751份作品进入终审决赛,组织动员的广度、参赛作品的深度和竞赛的难度都较往届显著提升。

以下是我校特等奖、一等奖获奖名单

科技发明制作A类

特等奖

基于表面肌肉电信号的多运动模式肩关节康复机器人

项目负责人:陈畅明

所在院系:医学信息工程学院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 2016级

指导老师:曹东 刘春龙

作品简介

研究背景:随着我国人口老龄化的逐渐发展,脑卒中的发病率呈上升趋势。根据国家卫生部的统计, 脑卒中患者有73%—86%出现偏瘫或单瘫,目前的疗法多为传统的单一人工治疗手段及简单的机械结构辅助,费用昂贵,会给患者的家庭和社会带来了沉重的负担。所以,深入研究治疗脑卒中后遗症的有效方法,对于提高脑卒中病人的生活水平和减轻家庭及社会经济负担具有重要的意义。

发明目的:本项目的主要意义在于改变传统的人工治疗手段, 同时能够弥补简单机械的不足,提高患者康复训练评估及康复评定和预测的精确性,辅助康复医生,为脑卒中患者提供临床康复治疗的个性化方案。

创新点:

① 主要采用阻尼、被动训练和深度学习模式;

② 设计上实现了多自由度设计,多康复运动模式;

③ 通过程序端进行远程无线控制FES模块进行处方肌肉电刺激疗法。

④ 技术关键:肌肉采集分析模块、康复运动模块、功能性电刺激模块、康复评定模块、其他模块(可自我调节、电机协同、模块、数据化管理)

科技发明制作B类

一等奖

“孕无忧”––一款内关脉冲震动按压式的孕妇保健手环

项目负责人:沈丹婷

所在院系:

第一临床医学院 中西医临床医学 2015级

指导老师:袁烁 钟天送

作品简介

妊娠期妇女多发高血压、呕吐、抑郁症等疾病,这些疾病不仅严重降低孕妇的生活质量,严重者还会导致孕妇和胎儿死亡。因此,实时监测孕妇的基本生命体征,有利于孕妇及时发现问题,做到早发现,早诊治。妊娠期妇女用药须谨慎,中医外治法发挥了其独特的优势,尤其是中医穴位疗法。

本产品是一款集中医穴位特色疗法和移动监测功能为一体,实现独取内关穴治疗妊娠期妇女疾病和实时监测孕妇血压、心率的保健手环。相对现实中患者针灸保健预约程序复杂、费用昂贵,穴位按压定位不准确、力度难控制以及当前市场空白等不足之处,该产品具有集穴位疗法和云监测分析为一体,填补市场空缺;参数个性化服务,适应不同用户个体;创新特色疗法,副作用低、安全性高等优点,既填补了当前的市场空白,又有利于优生优育的实现。

本款手环由手环主体、腕带和内关穴位按压柱组成。穴位震动按压功能通过穴位按压柱实现,实时监测功能通过联合使用“中医备孕APP手机软件V1.0”,将手环上监测到的血压、心率信号提取出来,呈现在手机软件上实现实时监测,手环腕带上设计的低频脉冲传感传导系统,可将手环主体产生的低频脉冲通过腕带传导到穴位按压柱上面,实现脉冲与震动双重刺激。

一等奖

一种髋人字形固定床

项目负责人:吴汶丰

所在院系:

第二临床医学院 中医学 2015级

指导老师:何伟

作品简介

本作品是一款专门用于小儿先天性髋关节脱位复位手术后,石膏固定时所采用的辅助固定床。本作品相对传统人工髋蛙式石膏复位手法耗费大量人力资源、矫形角度不准确、固定平台占用面积大等缺点,具有彻底解放人力资源、固定方式稳固、操作简单、角度可调、精准率高、占用面积小等优点,结构简单,设计合理,易于推广,具有较高的临床价值和经济价值。

自然科学类学术论文

特等奖

青蒿素-异硫氰酸酯杂联体衍生物合成及其抗神经胶质瘤生物学评价

项目负责人:钟晓琳

所在院系:

中药学院 药学 2016级

指导老师:何细新 皮荣标

作品简介

神经胶质瘤(GBM)是最常见、最严重的中枢神经系统肿瘤。GBM的平均生存期小于15个月,平均发病率约为3.19/10万人,两年内复发率仍接近100%,因此,寻找有效的胶质瘤治疗药物具有重要意义。青蒿素是从黄花蒿中提取分离的倍半萜内酯化合物,不仅具有广谱、高效、低毒的抗疟作用,其衍生物还显示广谱的抗肿瘤作用,在寻找抗神经胶质瘤药物方面具有广阔的前景。

本研究利用拼合原理设计、合成了一系列青蒿素-异硫氰酸酯杂联体衍生物(化合物5a-c),其抗胶质瘤U87活性均优于母体双氢青蒿素,其中5b的细胞毒性最强(IC50=7.41μM)。药理研究进一步表明,经5b处理后,U87细胞出现固缩,caspase 9、caspase 3、细胞色素c及促凋亡蛋白Bax的表达均上调,而抗凋亡蛋白Bcl 2的表达减少;自噬相关蛋白LC3-II的表达上调,p62表达下降;5b还可抑制U87细胞的迁移能力。由此提示:5b可通过促进细胞自噬、诱导细胞凋亡和抗迁移多种作用机制来发挥抗胶质瘤作用。

一等奖

通过Cav-1及其下游炎症因子探讨调脾护心方抗动脉粥样硬化的作用机制

项目负责人:林潼

所在院系:

第一临床医学院 中医学 2014级

指导老师:吴伟 李俊哲

作品简介

动脉粥样硬化(atherosclerosis, AS)是众多心脑血管疾病共同的病理基础,严重危害人类身体健康,其发病机制尚不明确,近年来的研究表明炎症贯穿AS的全过程。调脾护心方具有多靶点、多途径的作用特点,可以调节血管内皮依赖性舒张功能,抑制炎症反应,减少斑块形成,对于AS的防治有一定的优势。

我们的前期研究证明,国医大师邓铁涛教授创制的调脾护心方抗 AS 的临床疗效确切,并且在体内外可抑制NF-κB 炎症信号通路促炎因子如 IL-1、TNF-α 和 MCP-1 表达、具有稳定 AS 斑块、抗凝血、降低血脂和 oxLDL的含量以及提高血清中NO的含量等作用。

然而,仅仅找寻找NF-κB调控的下游炎症因子仍然是不够的。寻找 AS 发病的始动因素,预防和治疗 AS 所致的各种疾病已成为目前医药研究的热点与重点。基于临床实践、理论及先前的研究基础,本项目从AS始动相关的Cav-1出发,通过western blot、病理染色等技术,从分子及整体动物和细胞水平,阐明调脾护心方通过调节 Cav-1及其下游炎症因子,改善血管内皮功能,抑制炎症反应,从而发挥抗AS作用,有助于调脾护心方在临床上推广运用,为AS的治疗提供新思路和方向,为传统中药来源的新型靶向抗AS药物的设计与开发提供实验依据。

哲学社会科学类社会调查报告和学术论文

一等奖

交互分析沟通理论下中医医患会话类型分析及其优化路径研究

项目负责人:罗美丽

所在院系:

经济与管理学院 应用心理学 2015级

指导老师:马利军 江雪华

作品简介

目的:①测查中医医患会话类型间沟通性质的差异。②探究主体存在变量对中医医患会话类型选择的倾向性影响。③发掘中医学及非医学专业大学生的人格特质与中医医患会话类型使用的互动机理。④尝试从医患双方的心理机制出发,提出优化中医医患会话的建议。

方法:①利用交互分析沟通理论对中医医患会话语料进行分类。②自编《中医医患会话类型评价问卷I》及《中医医患会话类型评价问卷II》。③中医学专业医学生填写杰弗逊共情量表(医护版)及问卷II、非医学院校大学生填写依赖型人格特征量表及问卷II。

结果:①互补沟通PC-CP为最佳中医医患会话模式,AA-AA次之,PP-PP最不理想。②冲突命令性用语越少,会话有效性越高。③男生较女生对AA-CP的评价好;本科生较研究生对PC-CP的评价好;女医学生对AA-AA的评价好于男医学生,非医专业男学生对AA-AA的评价好于非医专业女学生。④中医学生共情水平得分与PP-PP、AA-CP呈负相关;与AA-AA、PC-CP呈正相关。高共情中医学学生对PC-PC及AA-AA互补沟通有选择偏好,低共情者对PP-PP及AA-CP有选择偏好。⑤非医学专业学生的依赖型人格量表得分与PP-PP、PA-AP、PC-CP、AA-CP、AA-CA、PA-CA呈正相关。高依赖人格非医学生对上述会话类型有选择偏好。

结论:考虑使用理想合适的会话类型,关注患者的依赖性特质,提高中医生的共情水平,有助于中医医患会话的和谐。

一等奖

基于知信行理论农村脑卒中一级预防现状及影响因素研究

项目负责人:吴晓娜

所在院系:

护理学院 护理学 2016级

指导老师:谭益冰 李春

作品简介

在老龄化背景下,以脑卒中为代表的心脑血管疾病呈现高发病率、高致残率及高死亡率的特征。乡村振兴战略、健康中国的政策背景提示农民健康问题值得关注。研究表明,80%以上的脑卒中可以预防,其中一级预防尤为重要。脑卒中预防效果与人们对该疾病的认知程度有密切关系。所以,如何提高居民尤其是农村地区对脑卒中一级预防的相关知识知晓率及培养良好的行为意向是一级预防工作中亟待解决的重要问题。

本研究以知信行理论为指导,选取广东省农村地区40岁及以上居民为调查对象,采用横断面描述性研究。依托大学生社会实践活动,共收集问卷1070份。研究发现,农村居民对脑卒中认识不足,其一级预防水平受社会因素影响较生理疾病因素大,同时也存在区域不平衡性,粤西地区的知信行总分最低,提示应将收入2000元以下、小学学历的粤西男性农民作为脑卒中重点宣教对象。

项目为医疗相关部门制定针对性的健康教育方案提供参考性建议;为管理部门脑卒中防控工作提供针对性建议; 对广东省农村脑卒中一级预防的健康行为理论有较好的补充和创新。

来源 | 广州中医药大学

图片 | 广州日报

执行编辑 | 杨捷

责任编辑 | 张正茂 叶美琪

版权所有:广州中医药大学校友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