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一安宫牛黄丸的制作技艺源远流长,最早可追溯至1858年。岭南名医周景勋创立橘花仙馆,根据吴鞠通的《温病条辨》,首创了具有岭南中医药特色的安宫牛黄丸制作技艺。安宫牛黄丸的制作工艺极其讲究,需经过药材拣选炮制、粉碎、配研混合、蜂蜜炼制、制丸条、制丸、包金衣、吊蜡、刻金字等九大工序。一个多世纪以来,这项技艺历经六代传承,从家族秘传到企业化传承,叶彬承接了这项百年技艺的火种,在遵循古法的基础上进行技术创新,将传统技艺融入现代化制药体系。
叶彬首先从最基础的药材把关做起,他带领团队深入分析每一味药材的理化性质,制定严格的炮制标准,从源头把好产品质量关;配研混合是制作工艺中的关键难点,面对冰片的挥发性、朱砂的矿物特性以及牛黄、麝香等动物药材的不同性质,叶彬既沿用“轻研冰片、重研麝香”的古法,又引入现代粉体混合理论,通过“相似相溶”和“等量递增”等方法,解决了药物混合不均的难题,提高了产品质量均一性和稳定性;面对传统炼蜜技艺依赖经验、难以量化的问题,他带领团队建立科学的炼蜜质控标准和质量评价体系,以现代工艺技术重新诠释古法技艺,显著提升药丸质量稳定性;面对蜡壳易裂、密封不严的百年难题,他带领技术团队自主研发“塑料保护球壳”专利,融合传统蜡壳工艺与现代材料学,提升了产品运输、存放过程中的稳定性。此外,他还推动开发包金衣工艺、扩展天然牛黄产品系列,真正实现了“遵古法而不泥于古,创新方而不失其本”。